新高中資訊
通識教育科
科主任的話
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

通識教育科是一嶄新的必修科目,重要性無異於中英數這些傳統必修科目。通識教育科旨在提高學生對周圍事物的關注(Awareness) ,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﹑擴闊視野和知識基礎(Broadening),及培養批判的思維(Critical thinking)。
本科所選取的單元內容主題,對學生個人、社會和世界均具有重要意義,也能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範疇的知識。探究式學習是設計高中通識教育科的關鍵,在進行議題探究時,亦要求學生學習從多個角度審視議題、資料,和評鑑不同觀點。本科的基本宗旨是培訓一系列與資料搜集、組織、表達、闡釋和評估有關的技能和技巧,以促進學生的批判思考和幫助他們作出明智的判斷。
通識教育科的學習經歷可幫助學生成為獨立思考者,使他們能夠建構知識,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不斷的轉變,同時間亦成為終身學習者,並且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。本科的目的不在於使學生成為各學術領域的專家,而在於幫助學生在社會、國家和世界成為有識見、理性和負責任的公民。

通識教育科之難處及學校之預備

從教學經驗得知,沒有基礎知識的互動學習令通識教育科流於「吹水」,學生的討論只憑「感覺」來回應,沒什麼可說,更談不上什麼論點﹑論據。本科要求學生發掘問題、分析及討論議題,對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。為了讓學生能在修讀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前對這一科有初步的認識,自2005-2006年度開辦初中通識教育科,把新高中的通識教學模式、答題技巧等在初中貫徹執行,讓師生齊齊提早熟習通識的教與學。

校本初中通識教育科主要選取時事及當代議題為切入點,實踐議題為本的課程特色。為提昇學生的時事觸覺,在初中加入新聞剪報家課亦在內聯網設立討論區,讓學生發表意見。

在課程內容上,初中課程配合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三大學習範圍,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,本校初中級棄用坊間的通識教材,由教師因應新高中課程及時事議題,為學生度身訂做教材。在測考形式也與新高中課程互相呼應,讓學生掌握到通識科的要求及作答模式。

為鍛煉學生思考﹑投入分析,初中課程中教授不同的思考方法培育學生運用適當、客觀及理性的方法以批判事物。

在初中階段的校本傳統專題研日﹑跨課程學習週,培訓學生作專題研習及自學能力。因著老師嚴陣以待的預備,學生只要努力學習,便不用懼怕新科目的來臨。
課程目的及內容
通識網頁的圖片

學生修讀通識教育科時,需要應用從其他學科所獲取的知識和角度來探究當代的議題,目的是讓學生有機會:

  • 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概念
  • 擴展看事物的角度,有關角度超越單一的學科
  • 探討當代議題,而有關議題未能被某單一學科所涵蓋  
通識探討議題的心智圖

本科的學習,以基礎教育八個學習領域的知識為基礎,各個單元的修習則需要掌握新的知識和事實作為研習的依據。在探究各單元的內容時,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從不同的學科所獲得的知識和角度,來豐富本科的學習,並聯繫各科的知識。

通識教育科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、正面的價值觀與積極的態度、社會觸覺和適應能力,為將來升學、就業和擁有充實的生活作好準備。

內容
通識網頁內容的圖片

http://www.ls.hkedcity.net/Includes/GetPage.aspx?url=/resourcestatic/res_index&template=/ResourceStatic/IndexNavTemplate

三年課程編排
學習單元

中四第一學期

今日香港

中四第二學期

能源科技與環境、公共衛生

中五第一學期

現代中國+獨立專題探究

中五第二學期

全球化+獨立專題探究

中六第一學期

個人成長

中六第二學期

跨單元

公開試評核及校本評核

評核設計

下表列出本科的評核設計,但這設計會因應意見回饋和學生的進一步需要而不斷改進。評核的詳情將刊載於其他補充文件中,特別是有關考試年度的「考試規則及評核大綱」。

表:評核設計

部分

內容

比重

考試時間

公開考試

卷一 資料回應題
卷二 延伸回應題

50%
30%

2 小時
1小時15分鐘

校本評核

獨立專題探究

20%

http://www.ls.hkedcity.net/Includes/GetPage.aspx?url=/assessment/assess_open&template=/assessment/navtemplate

回上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