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高中資訊
新高中--中文科課程介紹

科主任的話

中國語文科是新高中的其中一個核心科目,也是同學熟悉不過的學科。基本上,新高中的中文科精神與舊制無異,都是兼具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。簡而言之,我們期望同學從中文科提昇自身的閱讀、寫作、聆聽、說話、文學、中華文化、品德情意、思維和語文自學的能力及學養。
那麼,新高中的中文科,有沒有一些新的元素?答案是肯定的。新制的中文科除與舊制相若的必修部分外,尚增設了選修部分(見「b」的介紹),必修與選修互為緊扣,在課程的理念上更見進步,也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趣味。
或許不少同學會認為,較難從語文科中獲得強烈的趣味,然而,選修部分既生活化又有趣的課題,相信足以改變這種想法。選修部分涵括了這些年間在中文教育範疇裡的新意念,諸如文本與影像對讀、從戲劇學語文、在小說中認識中華文化等,這都令新高中的中文科裡,既保留了經典作品的神髓,也開展了學習語文的新路向,這怎不是莘莘學子的佳音?
另方面,雖然有不少人誤以為現行的中文課程因沒有範文,所以不用讀書溫習。可是,從來學習語文都是累積而來。累積什麼?當然是經典作品的神髓內涵!沒有良好語文知識的根柢,遑論擁有優秀的語文能力!一言以蔽之──學習語文沒有捷徑,只有抱持努力不懈態度,多閱讀優秀作品,我們才能學好中文。

課程目的

(1)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、思維能力、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。
(2)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、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。
(3) 培養審美情趣,陶冶性情。
(4) 培養品德,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。
(5) 體認中華文化,培養對國家、民族的感情。

課程內容:
新高中的中文科課程包含必修及選修兩部分。必修部分體現了課程的基礎性;選修部分是必修部分的延伸,二者互為補足。兩部分的具體內容如下:

必修部分

選修部分

九大學習範疇:

  1. 閱讀
  2. 寫作
  3. 聆聽
  4. 說話
  5. 文學
  6. 中華文化
  7. 品德情意
  8. 思維
  9. 語文自學
  1. 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
  2. 戲劇工作坊
  3. 小說與文化
  4. 文化專題探討
  5. 新聞與報導
  6. 多媒體與應用寫作
  7. 翻譯作品選讀
  8. 科普作品選讀
  9. 普通話傳意及應用
  10. 普通話與表演藝術

* 選讀3個單元


三年課程編排

日期

教學課題 / 單元 (課節)

校本評核(課節/星期)

2009-10年度
循環周
第1-2循環周

必修部分
記敘(共18節)

  1. 記敘的詳略。
  2. 記敘中兼用抒情、人物描寫及議論的方法。
  3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。
  4. 提出評價及見解。
必修部分的校本評核會橫渡三年

第3-4循環周

描寫(共18節)

  1. 步移法、定點描寫法。
  2. 靜態及動態描寫。
  3. 感官描寫。
  4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5-6循環周

抒情(共18節)

  1. 直接抒情
  2. 間接抒情(借事、借景、借物)
  3. 抒情手法中的情景關係
  4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7-7.5循環周

文學-詩(共14節)

  1. 古體詩、近體詩、詞的體制。
  2. 新詩(格律體、自由體)
  3. 詩詞中常用的表達手法
  4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7.5-9.5循環周

說明(共18節)

  1. 說明的層次、順序和方法。
  2. 科普作品的特色。
  3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、速讀。

第9.5-11.5循環周

議論(共18節)

  1. 論點、論據。
  2. 論證方法:舉例、比喻、引用、類比、演繹論證。
  3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11.5-13循環周

文學-散文(共14節)

  1. 散文的語言
  2. 散文的表達手法
  3. 中外散文的思想感情
  4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13-14循環周

文言(共18節)

  1. 閱讀文言文
  2. 文言文中的人物描寫手法
  3. 各種表達手法的綜合運用
  4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15-16循環周

專題—新聞與寫作(共18節)

  1. 新聞的特質與價值
  2. 人物專訪的特點
  3. 選取、比較和綜合不同媒體的資料。
第17-21循環周 選修部分(45節) 選修部分校本評核
  1. 日常學習表現
  2. 單元終結表現
2010-11年度
第1-2.5循環周

必修部分
人物描寫(共22節)

  1. 人物描寫技巧:肖像、語言、行動、心理。
  2. 間接人物描寫方法
  3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2.5-4.5循環周

文學-小說(共18節)

  1. 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手法
  2.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作用
  3. 小說的情節
  4. 小說的主題思想
  5. 小說的文化內涵
  6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4.5-6.5循環周

文學-戲劇(共18節)

  1. 戲劇的體裁特點
  2. 戲劇衝突
  3. 劇本的主題
  4. 戲劇中人物的性格
  5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6.5-9循環周

議論(共22節)

  1. 論點、論據、論證手法
  2. 駁論
  3. 游說技巧
  4. 評論文章
  5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10-12.5循環周

批判能力(共22節)

  1. 辨析詞義
  2. 作者的思維邏輯
  3. 文章的邏輯謬誤
  4. 資訊的真偽

第12.5-15循環周

文言-唐至清散文(共22節)

  1. 閱讀文言文
  2. 景物描寫的手法
  3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
第15-16循環周

專題—網誌面面觀(共18節)

  1. 認識多媒體寫作的特色
  2. 分析及評價多媒體材料的思想內容、表達手法和呈現效果。
17-21循環周 選修部分(45節) 選修部分校本評核
  1. 日常學習表現
  2. 單元終結表現

2011-12年度
第1-2.5循環周

必修部分
創造能力(22節)

  1. 運用不同策略閱讀
  2. 提出評價及見解
  3. 文本及音像材料對讀
  4. 掌握視聽資訊
  5. 掌握思想內容、歸納主旨、分析及評價法作手法、比較不同作品的內容及手法。
第2.5-7.5循環周 選修部分(45節) 選修部分校本評核
  1. 日常學習表現
  2. 單元終結表現

第7.5-10循環周

溫習

公開試及校本評核
兩部分的評核細則如下:
部分

內容

比重

評核形式

考試時間

公開考試

卷一 閱讀能力

18%

筆試

1小時15分鐘

卷二 寫作能力

18%

筆試

1小時30分鐘

卷三 聆聽能力

8%

筆試

45分鐘

卷四 說話能力

12%

朗讀、口語溝通

約40分鍾

卷五 綜合能力

14%

筆試

1小時15分鐘

校本評核

必修部分

(呈交4個分數)

閱讀活動

 

閱讀活動1個分數

日常課頁及其他語文活動

10%

日常課頁及其他語文活動3個分數

選修部分(三個單元)

每個單元呈交2個分數,即日常學習表

日常學習表現

20%

現及單元終結表現

單元終結表現

各1個分數